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意思(惊蛰节气的来历是什么故事)

zhiyongz2024-05-24生活百科

惊蛰节气的来历?

惊蛰,是每年春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取自《诗经·小雅·商颂》一诗:“日有所晷,则我国有雨,惊蛰既至,百草皆青。”

惊蛰正式出现在《礼记·曲礼上》,标志着春季的真正到来。

延伸阅读

惊蛰为什么叫惊蛰?

惊蛰,古称“启蜇”,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而被称为惊蛰,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的由来是什么?

惊蛰,是每年春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取自《诗经·小雅·商颂》一诗:“日有所晷,则我国有雨,惊蛰既至,百草皆青。” 惊蛰正式出现在《礼记·曲礼上》,标志着春季的真正到来。
传说惊蛰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最流行的一个神话故事是:有一只名叫“蛰”的虫子,在春天睡眠过久,被温暖的春风惊醒,从而得到“惊蛰”的名字。
另外一个说法,是因为这一天,农民们要进行田间的农事,比如播种、施肥、除草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所以叫“惊蛰”。 不管怎么样,惊蛰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它象征着春天真正来临的到来,也代表着新的一年将要开始了。

惊蛰的来历是?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惊蛰的由来与命名?

惊蛰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惊蛰的主要习俗有祭白虎、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