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韩愈的思想及其影响(为何韩愈的一些主张和个人品行给后人留下了议论?对此有何影响?)

zhiyongz2024-12-21生活百科

网友提问:

为何韩愈的一些主张和个人品行给后人留下了议论?对此有何影响?

优质回答:

谢邀。

对于韩愈的一些主张和个人品行为何会被后人议论?

首先我们得了解韩愈的主张和个人品行是怎样的,才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由于祖籍是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一、韩愈的文学主张:他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提出“文道和一”、’气盛言宜“、”字从文顺“等写作理论。著有《韩昌黎》四十卷,《外集》十卷等。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文章要言之有物,在他的提倡下,古文运动发生了很大影响,逐渐压倒了骈文。

二、韩愈的哲学主张:韩愈本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思想上尊儒反佛,以孔孟的道统思想自居,所以在唐代后期他是反佛的先驱人物。《原道》、《论佛骨表》、《师说》等都是以尊儒反佛为主的。

三、对于韩愈的个人品行,有关资料记录韩愈生性直爽,直言敢谏,他的一生虽然积极追求功名,但他并不满足于个人富贵,把天下苍生放在首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讲究品行高尚,认为要实践圣人之道,必先从人性的自我完善做起,要求人们端正学习方法态度,传承儒家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儒家修养。

韩愈《进学解》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事情要反复思考才能成功,但却能毁于随随便便。时刻告诫我们后人无论在学习还是事业上都要有勤奋严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字学上,韩愈的思想品性、文学造诣对世人在思想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政治家,韩愈的一些主张甚或个人品行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议论。在《争臣论》里韩愈主张“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他一生政治生涯中基本上做到了居位死官。他冒死陈辞,为民请命,以致“前后三贬,皆以疏陈治事,廷议不随为罪”。他参与平淮西,冒死说叛藩,远窜南荒,流惠于民,史有记载。因此人们称他“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称颂他“匡君之心,一饭不忘;救时之念一刻不懈”

然而他的三次上书宰相,干进图仕,给人们留下了一些话柄。尽管他对此“汲汲于进者”反复解释,说是“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指饮食衣服)汲汲也,其所以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然终不免贻人干禄躁进之讥。朱熹讥之为“时俗富贵利达之求”。刘开讥之为“躁进”。司马光比之于商贾,说:“韩子以三书抵宰相求官…如市贾然,以求朝夕刍米仆赁之资,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观其文,知其志,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如此,彼又乌知颜子之所为哉!”

当然为其讳之者谓之“皆急于得君,非为利禄计也”。韩愈在《赠张道士》诗中亦为自己申辩:“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韩愈平时操守坚正,刚烈不避诛死,如刘壎所言:“昌黎平生名节伟特,如疏佛骨,抚镇州,死生且不计,于富贵何有!”而一纸《潮州谢表》不免悲苦颂圣之词,极表恋阙之情,亦使后人议论纷纷人们或谓其“不忍须臾之穷,遂为此谀悦之计,高自称誉。其铺张歌颂之能而不少让,盖冀幸上之一动”。其《谢表》中夸述圣德,披诉艰辛,真有凄惨可怜之状”。即使韩愈的崇拜者欧阳修在其《与尹师鲁第一书》中也不无批评之语:“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实践了自己退而“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的主张,在“天下雷同,风驱云趋,文不足言,言不足志”(独孤及:《李公中集序》)的文风统治文坛的唐代,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然而也留下了可供后人思考的话语。韩愈“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直”。天非出“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的作品,但他“居穷守约,亦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胖”(韩愈:有“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的文章,甚或有“磨肌戛骨,吐出心肝”韩愈:《送穷文》)坦露真情,发泄牢骚和“以文为戏”,当时庸人“大笑以为怪”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的游戏笔墨。

因此,人们或评韩文“意自悲愤,而气极浩落,亦得文章沉郁顿挫之妙”(钱基博:《韩文读语》);或讥其“装腔作势,搔首弄姿而已”(周作人:《读韩退之与桐城派》)。“大半是浮夸是空架子,是油腔滑调”(朱继之:《请看原道》》)。是“怨天尤人”、“矜已傲物”(陈登原:《韩愈评》)。韩文一方面以气为主,“吞吐骋顿,若千里之驹,而走赤电,鞭疾风,常者山立,怪者霆击”(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论例);另一方面批评者却怪其“不推源于帅气之志”,故“未为知本”。

韩愈既写一些脍炙人口的传记行状、碑铭、墓志,以至韩愈一方面提倡古文,不满骈体;另一方面他又不尽弃体,骈散兼用。

他一方面力倡文从字顺;另一方面“盘屈排奡,锋芒透露”(刘大吾),甚或不乏“佶屈聱牙”之句,以至于他自己也认为“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韩愈:《送穷文》)。至于他的以文为诗,誉之者认为是独辟蹊径,能“以古文灏,溢而为诗,而古今之变尽”。批评者则说“退之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当然人们谈最多的还是他的文与道。尽管他力倡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标榜以继孟轲而任。然而他的由文及道,融文道一体与宋儒们的以文为载道之器,文道各别大殊。因此他虽然启发了宋人的文以载道,而宋儒并不买他的账,他不能入儒道统者流,不过是个“驳杂”的文人。

参考资料:

·《朱文公集》

·《争臣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何韩愈的一些主张和个人品行给后人留下了议论对此有何影响.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