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古代的报社叫什么名字(古代新闻媒体叫什么雅称)

zhiyongz2024-05-23生活百科

古代的报社叫报馆,我国的古代清代以前没有专门的报社,民国后才开始有,叫报馆。古代的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邸是“郡国在京师自行设置的办事机构,并非王朝设置的正式行政单位”。

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而手机的普及已经逐渐取代了报纸,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那么,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获取新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

汉朝的邸报

汉朝时期,各县都会在都城设立联络处,称为“邸”,类似于后来的“驻京办”。邸的职责之一就是将朝廷中的重要消息抄录下来,然后不定期地寄回各郡国——这可以说是最早期的邸报。然而,在当时,邸报只是各郡国驻京的联络处将公文报告抄录回去,而非公开发行的新闻报纸。

唐朝的邸报

唐朝各藩镇也在京师派驻联络机构,称之为“进奏院”,类似于“驻京办”。各个进奏院的职责也是将朝廷中的重要消息抄录下来,然后不定期地寄回各处。这时的邸报与汉代类似,都是政府的公文,一般一次只发一份,没有复本,而且都是手写的。

宋朝的邸报

宋朝京师也设有进奏院,负责刊印邸报。不过,宋朝的进奏院与唐朝、汉朝的不同。唐朝和汉朝的进奏院是各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联络处,相当于“驻京办”,而宋朝的进奏院则是朝廷的一个下设机构。

宋朝的邸报已经演化成了“悉报天下”的政府新闻公报。它使用雕版印刷技术,定期寄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甚至在市场上销售。除了政府官员,一般知识分子也可以成为阅读对象。

元朝没有邸报

在宋朝之后,元朝废除了进奏院的机构设置,邸报也就不再存在了。尽管有学者认为元朝可能仍然保留了邸报的发行,但证据并不十分有说服力。

明清时期的邸报

明清时期,邸报重新出现。每个省都会派遣提塘官驻京师,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抄写皇帝批准的政府文件,并以抄本的形式寄回本省。

明清时期的邸报实际上回归到了汉唐时期的做法,由各省驻京提塘官手抄内容,然后分别寄回各自的省份。不同的省份提塘官抄录的邸报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更关注与本省相关的信息。

民间的“抄报行”

需要注意的是,晚明以后,“抄报行”在民间兴起。这些抄报行的工作就是到衙门抄录邸报的内容,然后在市场上销售。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有时他们会故意复制更多的奇闻轶事。

清代的“京报房”

清代中后期,“抄报行”逐渐演变为“京报房”。此时的邸报已经是印刷品,并且有了统一的报头,称为“京报”。每天,京报房都会印制京报,然后在市场上销售。读者包括官员和平民。

然而,《京报》仍然具有政府公文的性质,因为明清政府只允许“抄报行”转抄、复制邸报的内容,绝对不允许自行采写新闻、评论或改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