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60年代出生的农民历史自述

zhiyongz2024-05-19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求关于农村60年来的历史性事件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最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在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合作化的运动,到后面开始搞人民公社的集中经营体制,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发展,到1984年,这个阶段主要的特点就是我们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体制,也就是我们形成了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制度。

第三个阶段,应该说是侧重于流通体制改革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探索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尤其在这个时候,整个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的基础是我们发展了乡镇企业,这也拉开了农村经济变革的序幕的标志性政策调整。

第四个阶段,从1992年2002年,这期间也是我们深化了整个农村的改革,包括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农产品要素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从2001年开始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全面开放了农产品市场。

第五个阶段,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拉开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序幕。尤其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从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6个一号文件,基本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到现在正在加快形成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所以从这个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的角度来看,这个脉络也是非常清楚的。正是因为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些政策的调整,才使农业到现在有了一个崭新的格局。

第一,农产品供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是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比如说我们在前30年,尽管是以粮为纲,花了很大精力抓农业、抓粮食,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吃饱饭。但是现在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也就是整个粮食、畜产品和其它农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算了一下,前30年的四个台阶,后30年的四个台阶,基本上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人口21%的奇迹。

第二,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前30年是以粮为纲,结构非常单一,但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整个农牧渔业是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农村的二、三产业不断壮大。这个变化就意着整个农村的经济出现了向可持续、向良性方面发展的趋势。

第三,农村的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前30年,我们是完成了土地改革,搞了合作化,后来搞了人民公社。到后30年,我们又要颠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就是废除人民公社,确立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另外,建立健全农产品要素市场体系。还有就是新世纪以来体制、机制、政策的变化更大,我们从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样一个理念,这样一个基本方略,采取了多予少取反哺的方针,取消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还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等, 第四,整个农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们前30年基本上是长期停滞在饥饿状态,还没有解决温饱。我们说前30年是温饱不足,但是在后30年,我们基本上达到了总体上的小康。以农民的收入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前,因为是采取人民公社体制看不出他的收入变化,最基本的是1978年的时候,当时人均收入134元,到去年是4140元,每年实际增长7%点几。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另外,反映了整个农村社会变化,就是贫困人口,我们曾经在改革开放初期是2.5亿人,但是到现在只有1479万人,整个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第五,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农村的社会事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过去农村为什么要养儿子,就是为了防老。现在我们推行了农村的养老保险,过去孩子上学、就医非常不方便,现在我们对农村的中小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另外,农民大概有86%、87%的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改善。相当一部分困难的农民能够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比如农村地方的饮水,很多地方的农民都喝上了自来水,还有道路、沼气等等,还有农村的文化生活、体育事业等等,这些和过去比较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2.建国60年我国农村的变化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建国60年京郊农村之变化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来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几代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奋发图强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等方面有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年轻人听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你们可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你们现在太幸福了”等等话语。

做为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自己,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了建国之初的贫穷和艰苦,在小时候朦胧间隐约感受了改革开放后我们身边百姓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好的变化,在长大成人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下我们百姓生活质量在不断、飞速的提高。种种事实使我们相信,通过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百姓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国家会更富强。

自己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郊区农村,窥一点而看全貌,在自己从出生、上学、工作的各个阶段,自己深刻的感受到了建国这么多年北京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农村的变化,而变化最显著突出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姥姥姥爷讲建国处的故事,那时候的他们由于家里孩子多,往往家里兄弟姐妹都能有7、8个孩子,所以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多,很多事情由于当时条件无法达到。如:孩子多,没有那么多的衣服穿,那么就会经常出现老大穿完了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完的衣服给老三穿,依次类推,直至衣服穿烂为止,那个时候所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极少能有没有补丁的衣服:孩子多,供应的粮票、口粮不够孩子们吃,因此,就造成了全家人几乎没有吃饱饭的时候,自己听奶奶说,因为贫困没饭吃导致家里养活的几个女孩子都因为吃饭营养不良和生病无法治疗而早年夭折,而姥姥姥爷养活的孩子遭遇也是如此;住房问题也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房子小,经常是是全家一大家子人十多人一起睡在一个农村的大炕上;出行方面,更是简陋,当时姥爷是在首都机场工地干活,家里在郊区平谷,对于当时来说有辆自行车都是奢望的事情,所以姥爷每次去工地上班干活都是走着去,一百多里的路能走一天多。

七、八十年代,是自己出生和生长的年代。这时的自己,在穿着方面虽然也是绝大多数是补丁衣服,但是过年时自己和父母都能买件新衣服了,而且样式多了很多;吃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家在农村,为了积极致富,家里响应政府号召开起了养鸡场,通过开办农副产品,自己家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已经不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了,而且在过年时和个别时候还能经常吃到肉了;居住方面,由于创业家里也有了一些小的积蓄,父母攒了点钱盖了大瓦房;出行方面,由于不会受到供应票的影响已经能达到一人一辆自行车了,而且进市里还有了长途汽车,使农村和县城以及市里的距离无形间缩短了,人们通过交通设置的改变和提高,见识方面增加了很多。

一转眼,自己已近而立之年,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注定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年代。通过近年来的变化,我们农村可以说也是发生着日新月异、让人可喜的变化。穿着上,我们注重了衣服质量、款式、名牌,已经不在为衣服穿着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我们的衣服太多,而为平时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了;吃的方面,农村变化更为明显,超市开进了村里、村民家身边,菜的样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鸡、鸭、鱼、肉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桌上经常出现的食品;居住方面,农村有了村村通公路政策后等新农村措施后,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百姓家门口,使村里第一次有了柏油马路、第一次有了路灯、第一次有了街心公园、第一次有了健身场,而自己的家里也重新翻建了房屋,纸窗户换上了塑钢窗户、炉子换成了暖气、茅厕换成了冲水厕所、土炕换成了舒适的大床、电视的尺寸也变大了;出行方面更是明显,有了政府的公交进农村等政策后,小公共开进了村里,村民进城出行更加方面,通过京平高速的通车,进市里3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缩短为不到一个小时,同时几乎每个农民家里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农民出行已经不在困难。

时代在发展着,社会在变化着,相信有政府的领导,有我们百姓的勤奋努力,有党的各种好政策的实施,我们新农村建设将会开展的更好、更快,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将有更好的改变。

3.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农村。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农村面貌不断更新等三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路栉风沐雨、一路蒸蒸日上,农民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百元增加到1996年的千元,再到2018年的接近万元大关,收入不断跨越新的台阶。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发展,农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三、农村面貌不断更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到如今农村的面貌又得到更好的改善,农村的环境不像以往那样脏乱差了。

国家在农村也开始大力推行环保政策,尤其是展开了对农村污染企业的治理,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都必须缴纳环保税,并且不允许随意向河流中排放污水。在农村生活区一定范围内禁止举办养殖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社会e69da5e887aa7a6431333431373263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农村。变化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农村面貌不断更新等三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路栉风沐雨、一路蒸蒸日上,农民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百元增加到1996年的千元,再到2018年的接近万元大关,收入不断跨越新的台阶。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发展,农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三、农村面貌不断更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到如今农村的面貌又得到更好的改善,农村的环境不像以往那样脏乱差了。

国家在农村也开始大力推行环保政策,尤其是展开了对农村污染企业的治理,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都必须缴纳环保税,并且不允许随意向河流中排放污水。在农村生活区一定范围内禁止举办养殖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

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他们却没有真正的享受过生活。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因为兄弟姐妹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哥哥姐姐带大的,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疼爱。

又因刚刚停止硝烟,我国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又经历了60年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因此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没有快乐,只有饥饿与贫穷。

过的是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生活,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 二十年以后,他们长大了,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他们凭着一身的力气,一股子的干劲儿,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到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也是单个家庭的顶梁柱。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负着重担。对上要赡养父母,尊敬长辈,对下要抚养子女,投资教育。

对于子女他们更是百般呵护,加倍疼惜。把自己童年不成有过的梦想与关爱,全部加之给了子女。

而现如今他们处于子女婚嫁的阶段。此时的婚嫁不同于他们那个年代;讲求的是排场,追求的是浪漫,比拼的是金钱,还要有楼房,屋内装修,家电齐全,一切都是钞票堆积而成的。

钱从何来?都是他们这代人紧衣缩食,任劳苦干,积攒下来的。一场婚礼下来,他们已是所剩无几,甚至是全部积蓄。

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但他们还要继续劳作,因为他们要积攒后半生的养老钱。所以说:他们不曾享受过生活,一直在奔波劳碌。

记得有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的偏僻农村,那里有种风俗:男孩要结婚,必须要付给女方十万的彩礼钱;还要有新房一座;田地十顷;家用电器。这样算下来,是老两口的全部家当,以及半生心血。

不同意?那就等着儿子打光棍吧!为了儿子的幸福只得认,而且是家家如此,更有攀比之风。反之,年轻人只要一结婚,便腰包鼓鼓,穿金戴银,屋明几靓,暖意融融,而且不会对父母有一点歉意,因为这是父母们“应该做的”。

有一对老夫妻,偏偏育有两子,老大结婚后已是所剩无几,等到老二结婚更是债台高筑。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幼年时的生活,吃的是咸菜,没有一点油腥;穿的是破衣,连一双完好的袜子都没有;宽敞亮丽的房子他们没住过一天,为了避寒,老两口在院子内打起了窝棚。

09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寒风瑟瑟,住窝棚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一日,老汉看到大儿子屋内热气腾腾,便想到屋内取暖时,看见儿媳妇蒸的包子,便拿起个吃了起来。

这是被儿媳妇看见了,对公公说了一句话,让老汉感觉到比冬天的冰雪还要寒冷的滋味——“这包子是你吃的吗?这是给我儿子吃的。”。

6.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是怎样的

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代人。

虽然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但他们却没有真正的享受过生活。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因为兄弟姐妹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哥哥姐姐带大的,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疼爱。

又因刚刚停止硝烟,我国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又经历了60年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因此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不幸的,没有快乐,只有饥饿与贫穷。

过的是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生活,绝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二十年以后,他们长大了,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

他们凭着一身的力气,一股子的干劲儿,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到衣食无忧,应有尽有。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也是单个家庭的顶梁柱。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担负着重担。对上要赡养父母,尊敬长辈,对下要抚养子女,投资教育。

对于子女他们更是百般呵护,加倍疼惜。把自己童年不成有过的梦想与关爱,全部加之给了子女。

而现如今他们处于子女婚嫁的阶段。此时的婚嫁不同于他们那个年代;讲求的是排场,追求的是浪漫,比拼的是金钱,还要有楼房,屋内装修,家电齐全,一切都是钞票堆积而成的。

钱从何来?都是他们这代人紧衣缩食,任劳苦干,积攒下来的。一场婚礼下来,他们已是所剩无几,甚至是全部积蓄。

虽然已是年过半百,但他们还要继续劳作,因为他们要积攒后半生的养老钱。所以说:他们不曾享受过生活,一直在奔波劳碌。

记得有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黑龙江的偏僻农村,那里有种风俗:男孩要结婚,必须要付给女方十万的彩礼钱;还要有新房一座;田地十顷;家用电器。这样算下来,是老两口的全部家当,以及半生心血。

不同意?那就等着儿子打光棍吧!为了儿子的幸福只得认,而且是家家如此,更有攀比之风。反之,年轻人只要一结婚,便腰包鼓鼓,穿金戴银,屋明几靓,暖意融融,而且不会对父母有一点歉意,因为这是父母们“应该做的”。

有一对老夫妻,偏偏育有两子,老大结婚后已是所剩无几,等到老二结婚更是债台高筑。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幼年时的生活,吃的是咸菜,没有一点油腥;穿的是破衣,连一双完好的袜子都没有;宽敞亮丽的房子他们没住过一天,为了避寒,老两口在院子内打起了窝棚。

09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寒风瑟瑟,住窝棚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一日,老汉看到大儿子屋内热气腾腾,便想到屋内取暖时,看见儿媳妇蒸的包子,便拿起个吃了起来。

这是被儿媳妇看见了,对公公说了一句话,让老汉感觉到比冬天的冰雪还要寒冷的滋味——“这包子是你吃的吗?这是给我儿子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