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昭通人要搬到新疆去(云南数万人大迁徙,目的地是阿拉尔)
云南昭通几万人从昆明上车,奔驰三四千公里,到达新疆。他们从此在新疆安家落户,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力量。他们被安置在一师14绿园镇,这儿的主要产业是种棉花。估计这些昭通人今后也将会成为棉花种植大军中的组成部分。
去年因为一个可笑的原因,新疆棉花一下子热起来了,价格上涨了1/3,棉农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其实这才是新疆棉花应有的价格。在之前,新疆棉花并没有作为一个品牌宣传过,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而那个可笑原因让中国人民知道了新疆棉花是世界顶级棉花,竟然给新疆棉花做了一个完美广告,还不用付广告费。这些昭通人应该会是这个广告的受益者。
昨天讲了一些关于昭通的人文历史,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批昭通人的最终目的地:新疆阿拉尔市。这地方很特别,可以说没有历史深度,也可以说和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一样,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度。
上面这个矛盾的说法,你到底相信哪个,取决于你相不相信山海经所记载的是历史事实。老严一向认为,山海经就是大禹时代协作的地理志,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过的。因此老严认为,阿拉尔的历史极其深厚。
首先是山海经提到在这一个地方有个丈夫之国。所谓丈夫之国,就是身高达到一丈左右的人。当时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2.3米左右。在丈夫之国附近,还有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到底全国都是女人,还是由女人当政,山海经并没有说清楚。但是在今天阿拉尔市西边100多公里的地方,新疆库车市,据说就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所在地。这当中有没有传承关系不得而知。
距离丈夫之国不远,就是著名的西王母所住的地方。这里仙气飘飘,众神来往。和鸾鸟唱歌跳舞,巫师们在空中来来往往。这是山海经写到的最美妙的地方之一。
也在这附近,还有个轩辕之国。这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这个国家的人都很长寿,死得最早的也活了800岁。不过年龄最大的有多少,并没有说明。而在这一片还有一个不死之国,这个国家的人是不会死的。如果有人相信尼比鲁星的阿鲁纳奇曾经来过地球,那就会知道,这些外星生命能活几万年。那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就是长生不老的了。
所以,如果阿鲁纳奇曾经来过地球,那他们登陆地球的第1站,很可能就在阿拉尔这一带。所以他们的人在这里聚居,然后奔向四方,去采集整个地球的金属。这里是他们的大本营,而到达巴比伦、南美以及中原等地的,不过是他们派出的少量人。
美国有个人类学家曾经说,打开人类文明的钥匙,就在塔里木盆地。阿拉尔正是塔里木盆地中的一片地方,是沙漠与绿洲的交界处。而山海经所记载的,正是寻找这把钥匙的一些线索。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所谓的阿鲁纳奇和丈夫之国,这些都是虚构的。然而,这个丈夫之国,在阿拉尔市已经震撼出土。
这就是昆岗巨人。这是在沙漠中发现的,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墓群,因为深入沙漠,挖掘非常困难,所以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坟墓,但足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山海经时代所说的国,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部落。这么大规模的古墓群,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个部落。
阿拉尔的巨人古墓群出土,是最能证明山海经真实性的证据之一。这是一个农耕和放牧兼有的民族,他们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则不得而知。他们的人种名叫什么,也没有人命名。我们把他们叫昆岗巨人,是因为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朝时候这地方叫昆岗,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站点。
但是事实上,唐朝时候的昆岗,到底是不是今天的阿拉尔,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号,比昆岗巨人还巨大。因为新唐书提到昆岗的地方,讲的是一条路线,从碎叶城出来,经过拔换,——据说拔换就是今天的阿克苏,——然后经过昆岗,越过沙漠可以到达于阗。也就是说,当时从昆岗到于阗之间是有一条路的。然而从今天的阿拉尔到达和田,并没有一条穿过沙漠的路。
而在正史中,关于阿拉尔这片地方的记载,在两三千年的漫长时间里,也就是在新唐书里提到一个昆岗,其他对方没有提到过。不过老严并没有把历史书都看完,说不定没有看到的那一部分刚好提到了。但不管怎么说,正史对阿拉尔的记载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这片地方的历史很空洞。
究其原因,非常简单,从进入正史记载开始,塔里木盆地就是非常艰险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狂风呼啸之下,沙丘犹如波浪起伏,黄沙布满天空,万物难以生存。就算是没有风的天气里,这里夏天烈日如焚,冬天冰寒匝地,也很不适合人的生存。
抗日战争时期,359旅开垦南泥湾,凝结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一兵团进疆,部分和国民党起义部队混编。后来他们翻过天山剿匪。1954年,在中央的命令下,他们就地转业,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成部分。
作为民间声音,老严在这里必须要做一些说明。说到新疆生产建设(中国有多少个县?截至2020年9月1日中国一共有1347个县,另有117个自治县,县作为“县级行政区”,属于三级地方行政区。)兵团,人们提到的总是一兵团,但事实上,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后,只有一师和二师有大量的一兵团战士。三区革命的战士们被编为第5军,后来军部成立了伊犁军区,一部分成立了喀什军分区,其他人员也就地转业,成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和四师。第五军主要是少数民族战士,有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各师,除了12师主要是乌鲁木齐农垦局的人之外,其他的主要是国民党起义部队。不管是民族军还是起义部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进疆解放军是一样的艰苦,他们的精神同样感天动地,他们创造的业绩同样辉煌。
他们在选择屯垦地的时候,专门找条件艰苦的,没有人烟的地方,而阿拉尔市及其附近团场的土地,就是这样选择下来的。在几千年来没有过人烟的戈壁滩上,在沙漠和戈壁交界的地方,他们挖地窝子居住,把绳子套在肩上拉犁,把亘古沉寂的荒地变成了良田,并建起了城镇。
绿园镇就属于这样建起来的一个小镇。不过建成时间并不长。这个镇原本属于一师14团,现在让给了从昭通来的新职工(兵团是企业化管理的,属于兵团的人都叫职工)。这些昭通人,将会传承兵团胡杨的精神,为国家的边境安宁,为新疆屯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