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紫藤萝瀑布课文原文(紫藤萝瀑布课文解析)

zhiyongz2024-07-06生活百科

课文原文: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关于作者:

宗璞,本名冯钟璞,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三生石》《宗璞散文选集》等。

宗璞父亲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母任载坤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之女。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2年,此时,神州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欣欣向荣,但作者的亲弟弟身患胃癌,生命垂危,这让她十分悲痛和焦虑,徘徊在紫藤萝花前,作者思绪万千,思前想后,从物悟人,痛苦得以缓解,精神得以解脱,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 ?现在版本改动了个地方,那就是第七段“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比较隐晦,原来版本明确是“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

关于体裁:

本文是一篇散文。

广义上的散文,是一种文学艺术体裁,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而狭义上的散文,则专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属后者。

课文解读:

1.题目

“紫藤萝瀑布”,主谓短语(名名型主谓短语,今天星期天),其实是“紫藤萝像瀑布”的缩略,题目遵循简洁原则。

乍一看,容易被判断成偏正短语,但这里的“紫藤萝”和“瀑布”,不是定中关系,也不是状中关系,而是使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缩略。

2.结构

全文一共11个自然段,分为三大部分。划分课文结构,基本上可以采用三分法。

第一部分(1~6):写作者看到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观花)

第二部分(7~9):写作者回忆过去紫藤萝的不幸,和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忆花)

第三部分(10~11):写作者由观花和忆花所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悟花)

?

3.开头

笔者特别喜欢本册这几篇课文的开头,那就是:

鲁文豪的《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杨绛先生的《老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梁启超大师的《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以及本文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简洁,仅仅九个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盛开的魅力,使读者达到了未见其花,先被吸引的艺术效果。

以上几篇课文的开头,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我们的学生写作文,开头喜欢扯七扯八、绕来绕去的,看到没有,经典名篇,其实更加简洁自然,返璞归真。

?

4.结尾

本文结尾也简洁,?“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结构来看,“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前后混元一体,而且也不是文字上的机械呼应(这可是我们学生喜欢犯的毛病),呼应里有时间上的流逝,情感上的变化,戛然而止,留有余味。

从内容上来看,表明了作者在紫藤萝花的感染下,心头的焦虑和悲痛已经减缓,心情也有所放松,因而精神振作,大步向前。

5.写作方法

本文使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和大量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使用了比较罕见的通感修辞手法。

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不同感觉交错相通,彼此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也叫移觉。

比如,在第八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把无形的“香气”化作“浅紫色”,把嗅觉感受,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花色是紫色,花香也似乎呈紫色,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好感觉。

拓展延伸:

A.关于主题

这篇课文主题比较厚重,面对眼前繁花盛开、瀑布般的紫藤萝,作者想到了“文革”期间一家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对自己弟弟(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身患绝症的悲痛,并深深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幸,产生畏惧和绝望,要对生命的美好保持坚定信念,要像紫藤萝花一样,历经沧桑亦保有绚烂。

这一点,和陆游《游山西村》(七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表达的意境,倒有相通之处。

B.关于手足情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九上):“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白居易《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写手足情,作品最多的,应该是“三苏”之一的苏轼,除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还有《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中最感人的两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当然,写手足残的,也有一首著名诗,那就是“三曹”之一的曹植《七步诗》,是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