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娱乐百科 > 正文

娱乐百科

刘伯温的预言有哪些?历史上,刘伯温最神奇三预言,分别是什么呢

zhiyongz2024-05-24娱乐百科

刘伯温的预言有哪些

一、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当前皇城十分的坚固,防守也是十分的严密,为什么还要加紧驻防,是不是没那个必要?而刘伯温则说:“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燕子飞入京”则是指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而“一院江山永乐平”则是指燕王朱棣的年号“永乐”。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温的预言能力真的很是厉害。

二、《金陵塔碑文》中预言紫薇圣人的几段摘录:“盈虚原有数,盛衰也有无。灵山遭浩劫,烈火倒浮涛。劫劫劫,仙凡逃不脱。(这一句是暗指宗教的灾难,即文革时破古庙,砸佛像,斗和尚,尼姑,修道士)东风吹送草木哀。

三、刘伯温掐指轮算,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明太祖为之赞叹曰:“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自此就有了烧饼歌,而烧饼歌里的预言也都一一验证。

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温,是汉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在明朝建立了之后,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被人称为“刘诚意”。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此又被成为“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颖好学,在同龄人当中可谓是出类拔萃。而且刘伯温的父亲亲自教导,让刘伯温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刘伯温七岁的时候就可以一目十行,学习能力可见一斑。

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一名秀才,受到了乡亲父老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神童”。在刘伯温十四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府学读书。他跟随老师学习春秋经,而春秋经是一部极为晦涩难懂,并且是奥义很深的儒家经典,一般而言是很难读懂的。

但是刘伯温就显示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一面,刘伯温仅仅只是默读了两遍,就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并且还能够根据春秋经的大义来讲解自己的理解,理解到前人没有理解到的层次。刘伯温的老师见到刘伯温如此,十分的惊讶,怀疑刘伯温曾经学习过春秋经,于是又让刘伯温尝试其他的文章,刘伯温同样是过目不忘,并且都有所领会,老师对其赞不绝口。

在治国军事打仗上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并且为百姓造福。

历史上,刘伯温最神奇三预言,分别是什么呢

刘伯温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传奇人物,他辅佐朱元璋建立起了很大的军事格局,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进而进伐中原,为朱元璋建都立业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来看他的几个传奇小故事。

话说朱元璋在内战中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乱世枭雄,于是在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称帝后,没有小富即安,马上派徐达、常遇春领兵25万北伐蒙古。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徐达和常遇春已经收复了山东大部,河南全境。之后,朱元璋带着刘伯温特地从南京跑到开封,在商讨军事。会议达成这样的决定:留冯胜驻守开封,让徐达和常遇春继续带兵取道山东,攻打大都。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洪武元年七月丙申,太祖车驾发汴梁,还京师,以副将军冯宗异(冯胜)留守,徐达遂檄诸将会于东昌,时闻元大都红雾及黑风起。刘基曰:“示元亡,其主遁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朱元璋在开封安排好徐达等人的任务后,原本打算回南京,此时,有传闻说元朝大都出现红雾,伴随这黑风。刘伯温于是说:红雾、黑风预示着明朝将代替元朝,元朝灭亡后,“元主”将要逃跑了。

事实证明,刘伯温的 “示元亡,其主遁矣”7字预言是正确的。徐达和常遇春此次北伐,半步。徐达等人一鼓作气,用两年多的时间,收复了西北,把从唐朝末年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历经400多年后重回汉人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元顺帝北遁后,朱元璋马上进行了追穷寇之举,然而徐达虽然打出关外,最终却没能捉住元顺帝。直到公元1370年,元顺帝在引昌病逝,朱元璋听闻后百感交集,给他上了一个尊号为“顺”,这便是“元顺帝”的来历。

因为刘伯温的预测的名气越来越大,在老百姓的心里,刘伯温就是一个神人了。当然,刘伯温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相传,有一次江南地区大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朱元璋知道以后,内心是十分的焦灼,想要帮助百姓却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朱元璋问刘伯温应该怎么办,刘伯温回答道,老天爷不下雨,说明有冤情,你应该检查一下牢狱里面有没有冤情。朱元璋大查以后发现,有不少冤假错案,处理完这些案子,就下雨。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让刘伯温当御史中丞,一次朱元璋要出去游玩,把朝廷大事托付给刘伯温,让他辅佐太子,于是刘伯温就大开杀戒,严惩了很多贪官。

朝廷中有很多都讨厌刘伯温,因为他杀了很多贪官,于是等朱元璋回来以后,就弹劾刘伯温。正巧,那段时间又有大旱灾,朱元璋问朝廷大臣,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

刘伯温说,战死的将士尸体得不到安息,筑城墙的工人尸体还没有人来收,解决了这两个事情,就会下雨了。

结果朱元璋照做后,可是他很快生气了,因为天并没有下雨。质问刘伯温时,刘伯温低头主动认错,说了4个字:我失算了。

当然,也有人说刘伯温宁可自已名誉受损,也要借下雨这个预言来传达百姓们的呼声,提醒朱元璋善待为他卖命的士兵们。因此,刘伯温尽管这次因为“失算”而掉落“不败预言”的神坛,但他却受到了百姓和士兵们一致好评。

无独有偶,相传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主张对“不安份”的日本进行赤裸裸的打击。但刘伯温却极力劝阻朱元璋不要攻打日本。

刘伯温的理由是8个字:元朝就是前车之鉴。原来元朝共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军事打击,第一次是“文永之役”。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征东都元帅,率领蒙汉高名丽共计三万两千人,驾驶大小战舰九百多艘攻打日本。十月九日,元军登上对马岛,岛上日军被全歼,日本幕府召集各诸侯国约十万大军迎战,元军开始进行得还是蛮顺利的,但后来考虑到后援不够,所以很多元军将领主张撤退,所以忻都就下令撤退。然而,就在撤军的当天晚上,遇到更为强大的劲敌——台风,无数战舰毁坏,一万三千多士兵葬身海底,最后回去的只有一万多人。折损大半。第一次东伐日本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是弘安之役。公元1281年,元军派二十万大军进攻日本。但日本方面却早有准备,早在沿岸建了石墙,准备了很多经过改过的弓箭,静候元军的到来,果然,元军的战舰几次强行登陆都失败,只好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结果一个月以后,再次出现意外,台风又出现了,经过四天台风洗礼,元军的很多战舰都沉了,很多元军被围困在海滩上,最后很多元军战死,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只有几千人回到了元朝。第二次东伐日本以失败告终。

明军的点将虽然不是元军所能比的,但连年征战,而且面对的是以逸待劳的日本防守阵团,成

有谁知道刘伯温《烧饼歌》中的预言

1、刘伯温《烧饼歌》中的预言是:预言了明代的靖难之役、土木之变、英宗复辟、宦官之祸、李自成起兵、崇祯自缢煤山、吴三桂出关降清等一系列重大事变。

2、有些诗句指名道姓,如“八千女鬼”合成一个“魏”,指魏忠贤陷害忠良,使朝政大乱;“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可以凑成“李自成”三字;“平安镇守好桂花”是吴三桂的“桂”字。

3、有些诗句涉及皇帝的年号或诸侯王的封号,如明成祖朱棣最初封为燕王,起兵靖难,故有“燕子飞来”之说,而“一院山河永乐平”大概是指成祖的“永乐”年号,“祖宗山上贝衣行”可能是“崇祯”二字了。

4、还有些诗句暗喻时间的结局,如“相传昆玉继龙堂”指英宗复辟,“奔走梅花上九重”指崇祯吊死在煤山,“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恐怕是说朱姓政权到顺治皇帝时最终完结。

扩展资料:

烧饼中诞生的预言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尝遍了山珍海味,却仍旧保持了一种独特的口味——喜欢吃烧饼。一天,皇帝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吃烧饼时,恰好内侍禀报大臣刘基觐见,于是他赶紧宣召。

刘基,世称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据说精通“象、数、理、占”等玄理,能预测吉凶。在朱元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刘伯温曾为其积极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诚意伯,深受皇帝的信赖。这天,当他觐见朱元璋时,朱元璋突然心血来潮,要试探一下他的本领。

据说,朱元璋将吃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然后在刘伯温进来时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只见刘伯温闭眼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打开一看,果然是被朱元璋咬了一口的烧饼。

朱元璋见状,对刘伯温更为叹服。接着,他突然神情严肃地命刘伯温预卜朱家天下的气数如何:“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刘伯温赶紧回答说:“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为臣子的若在这类问题的回答上稍有不慎,便随时可能掉脑袋,因此刘伯温赶紧极力奉承皇帝。

但是朱元璋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他所关心的并非仅仅是自己在世时的王朝命运,而是朱家的天下能否延续的问题。

怀着这种疑问,朱元璋对刘伯温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强令其预测一下王朝以后的命运。

但因事关重大,刘伯温惊恐万分地跪下哀求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于是,朱元璋便赐给他免死金牌,令他大胆直言。就这样,君臣二人开始一问一答,刘伯温最终吐露出一系列预言。这些预言,被当时人记录下来,后世便称其为《烧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