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文言文滴水救火

zhiyongz2024-06-02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文言文 鹦鹉救火 翻译

鹦鹉扑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⑦,即为灭火。

注释:

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④濡羽:沾湿羽毛。⑤侨居:寄居,寄住。⑥善行:行为善良。⑦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2. 水滴穿石文言文

原文: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明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起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你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低级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就自己跑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低级官员斩首了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释义 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 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3. 鹦鹉救火文言文答案

《鹦鹉救火》

作者 刘义庆

年代 南朝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注释

1.集:栖息

2.念:想

3.沾:沾湿

4.辄:都

5.去:离开

6.濡:浸

7.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

8.然:但是

9.侨:寄居

10.区区:小,细微

11.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2.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3.虽:即使

14.是:这

15.善:好的

16.皆:都

17.对:答

18.即:就

19.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0.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21.相爱:喜欢它

22.尝:曾经

23.为(即为灭火):替

24.重:双重

25.遥:远

26.足:值得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 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寓意

这则寓言高度赞扬了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而且帮助不在于大小!

珍视友谊,为友谊宁肯献出生命的无私精神.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启示与借鉴

1.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2.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似,尽心尽力去做看似无用的事情,而以诚心感动了他人并得到帮助。

3.人要有毅力 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 持之以恒的应对 一定会有回报的 与“水滴穿石”同一个道理。

4.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4. 文言文鹦鹉灭火的现代文注解是什么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在那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

鹦鹉自觉得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停留的地方,就飞走离开了。飞禽走兽都依依不舍 过了几个月后,山中失火了。

鹦鹉远远看到,心中急得像被火烧。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到火上面洒水。

天神说道:“你虽然一片好心,但这几滴水又哪里值得说出?” 鹦鹉答道:“尽管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暂时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毁啊!” 天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立即为它把火扑灭了。

5. 孔子献计救火文言文翻译

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家都城将要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没有人愿意救火,哀公向孔子请教。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却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孔子说的)有道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给他们。如今,请允许我使用刑法。”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理;只驱赶野兽的人,按照坐牢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上下,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6. 鹦鹉救火文言文答案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宣验记>>;)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鹦鹉救火

[1]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补充: 焚:被火烧 何足道也:哪里足够呢?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编辑本段来源出处 《鹦鹉救火》出自刘庆的怪小说集《宣记》。[2]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生平 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7. 水滴穿石

释 义

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 处

原始:《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后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原文选段(文言文启蒙读本):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段翻译: 张乖崖为崇阳县令,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头发旁的头巾下有一枚铜钱,就问他,他说是钱库中的。张乖崖就下令杖法伺候,那个小吏大为生气说:“一枚铜钱怎么值得说,你就竟然棒打我。你能打我,可你不能杀我!” 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语,又说道:“一天一枚铜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铜钱;用绳子来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会断;水滴石头,(时间长了)石头会被水滴穿。”说完,亲自拿着剑,走下台阶,斩下他的首级。

8. 水滴石穿古文赏析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