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zhiyongz2024-05-01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强调的是一种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然而对于战争这个关系着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问题,道家也多有论述。如以弱胜强,守静贵柔,欲取先与等思想,都是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老子》中曾谈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由此可知,老子认为战争是不详的东西,除非迫不得已才能使用。《孙膑兵法·见威王》说: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道家认为战争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只有在正义的情况下才可发动战争。

作为道家众流派中的重要一支的黄老学派主张将战争划分为五类,即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凡是本着诛暴虐、救贫弱的战争,那么就看做是正义的战争;用于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战争则看做是应兵;凡是用于侵略别国,扩展土地的则看做是贪兵。并且进一步得出了 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的战争结论,据此可以看出来,道家认可战争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战争的前提必须是正义性的,对于不义之战则应该坚决反对。由此,道家提出了: 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的观点。《孙胺兵法》继承道家的战争观与思想,认为兵是凶器,不得以而用之,而且胜利了也不能骄横践扈,要保持谦逊低调,将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等等观点。

在《孙膑兵法》中,提到道的地方多达五十多处,在《孙膑兵法·威王问》中,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孙膜在强调指导战争的将领必须知道,通识用兵之道,同时掌握灵动的战略战术,而作为统治者,不仅要知兵,而且必须达于道 才能掌握战争的规律。

知兵要达于道的目的是知道即可知胜。这是《孙膑兵法·篡卒》篇体现的孙膜军事思想。因为在此篇,孙膑列举了 恒胜有五、恒不胜有五的五个条件,其中知道和不知道各占其一。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人数的众寡,不是粮草的多少,也不是装备的新旧,而是胜在道也,是要依据客观规律统领战争思想,这是战争取胜之匙,而这种客观规律就是道。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