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阿房宫赋的文学常识

zhiyongz2024-05-31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房宫赋的文学常识

1.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1.读准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见课件)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4.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5.分段 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填表如下: 段意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 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七、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相师为耻 八、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九、布置作业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预习思考题: (l)本文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怎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论证方法;二、语言特点;三、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二、研读课文(结合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及疑难词句)。 学生试译、讨论,教师重点点拨。

1.本文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 (1)分析第一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

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

“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句中的“道”,包含 “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

后一分句,用反洁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

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

2.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8、气候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三、文言虚词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疑问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省略句(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倒装句(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五.文言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

3.文言文阿房宫赋的知识梳理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

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分析:《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希望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更改。

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后唐王朝与秦王朝一样归于灭亡。本文的立意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

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

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

4.阿房宫赋常识

《阿房宫赋》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作者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所以这篇赋是借古讽时,即借秦始皇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当朝皇帝唐敬宗大修宫室。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 *** 彩的议论。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指当时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本文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本文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充满了 *** ,语言精美,富于文采;有时骈散兼行,于整齐中有变化;有时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有时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充畅。

5.阿房宫赋的文言文知识整理文言五项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

6.阿房宫赋的文言文知识整理文言五项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

7.阿房宫赋的些知识

1.古今异义 直走咸阳——走:趋向。

今义:行走 钩心斗角——宫室构筑得交错而致密。今义:指人之间算计与争斗 齐楚之精英——精英:精华;最宝贵的事物。

今义:最宝贵的人才 剽掠其人——剽掠:抢劫掠夺。今义:抄袭窃取 2.一词多义 六王毕——毕:完结。

◎ 完结:礼~。~业。

~生。~力。

◎ 完全:~肖(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

~其全力。 ◎ 究竟,到底:~竟。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之罗之”。

◎ 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 ◎ 姓。

渭流涨腻——腻:油腻 ◎ 食物的油脂过多:油~。肥~。

~人。 ◎ 光滑,细致:细~。

◎ 烦,因过多而厌烦:~烦。~味。

玩~了。 ◎ 积污,污垢:尘~。

而望幸焉——幸: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运。侥~。

~存。~免。

~未成灾。 ◎ 福气:~福。

荣~。 ◎ 高兴:庆~。

欣~。~甚。

◎ 希望:~勿推却。~来告语之。

◎ 宠爱:宠~。得~。

◎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 ◎ 姓。

使负栋之柱——负:承担 ◎ 驮,背(bèi ):~米。~疚。

~重。如释重~。

~荆请罪。 ◎ 担任:担~。

~责。~罪。

~荷。忍辱~重。

身~重任。 ◎ 仗恃,依靠:~隅顽抗。

自~(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伤。

~屈。 ◎ 具有,享有:久~盛誉。

◎ 欠(钱):~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 违背,背弃:~心。~约。

忘恩~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日益骄固——固:顽固 ◎ 结实,牢靠:坚~。稳~。

巩~。凝~。

加~。 ◎ 坚定,不变动:~执。

~定。~本。

◎ 本,原来:~有。~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 鄙陋(见识浅少)。 ◎ 姓。

特殊句式 反问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谁得而族灭也? 感叹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词类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 蜂房水涡——名词用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辇来于秦——辇,名词用作动词,乘坐辇车 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所收藏所经营的财宝。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感到悲哀;鉴,名词用作动词,借鉴。

8.阿房宫赋常识

《阿房宫赋》选自杜牧《樊川文集》。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作者在《上知已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所以这篇赋是借古讽时,即借秦始皇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当朝皇帝唐敬宗大修宫室。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

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 *** 彩的议论。

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指当时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它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本文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本文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充满了 *** ,语言精美,富于文采;有时骈散兼行,于整齐中有变化;有时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有时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充畅。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