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袁隆平为什么待在湖南(袁隆平为什么待在湖南湘潭)

zhiyongz2024-05-31生活经验

(一)

袁隆平是时代的骄傲。他的一生贯穿新中国的72年及民国的19年,几乎一个世纪。他躺下,一个世纪没了。

他身上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伴随着旧中国的战乱贫穷到新中国的励精图志、改革开放逐渐走向富强,由与世界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到与它们尤其是美国并驾齐驱、已经能够望见其项背的显赫功绩,无疑袁隆平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已种2.4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8000万人,十分可贵。可以说他是扶贫攻坚的最大的功臣。

(二)

他1930年生,江西德安县人,却长期与湖南结下不解之缘。因为他长期在湖南工作,他的事业在湖南。湖南是他的发迹之地、人生梦想插上翅膀的地方。

196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袁隆平在学校的实验田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就象发现了新宇宙,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他的成功之旅,他的人生真正起步,也算作意外之喜,从此踏上坦途,开始了"伟人"的创造史,这60年他一直在这条路上兢兢业业、再接再励从不满足。这一年,他只有30岁。

还是在遥远的文革前,新中国建立的初期,百废待兴,万物等待扶苏。他在一个偏僻的怀化安江农校有了这一硕大发现,颠覆了传统权威米丘林的无性杂交学说,验证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理论假设,开始为外界科学界注意。

而且正值自然灾害,人民饥饿,他的努力尤难能可贵。他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实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后来说,"那样的灾害再也不能重演了”。这也是他一生的价值。他起于青萍之末,逐渐成一个世界之星,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了91年。

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文革前的1966年2月他把研究成果发布在《科学通报》上,受到科学院的高度重视。这是文革前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他逐渐走出湖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世界历史上从此有了他一席之地,也为国争了光。他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到外国指导杂交水稻试种,增加了中国的软实力和广泛影响力。

他是一个励志的典范,一直践行他的理想,科技兴国、为国为民,让人民摆脱饥饿,过上好的生活。他没有投机,踏实地工作着,虽年老体衰仍坚持在育种田里忙碌,就象侍候一个婴儿。不忘本职、不忘初心,从少年到老年,一直到离世前,堪为楷模。

(三)

他不断获得殊荣,国家、时代的奖励。早在1978年改革之始,他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那届有名的中国科学大会,并获奖。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一主张,并付出努力。

他是全国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使,荣誉等身,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求的。他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标志、历史。

后来他提到成功的几大要素,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无疑,他都抓住了,他说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基本知识的学习,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舍本逐末是要不得的。

所谓灵感是长期努力钻研的大自然的回馈和反应,不可能一蹴而就,天天坐那儿等灵感,还是要付出汗水。他的一生就是说明。

他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世纪的机遇,那就是中国人民还很穷,需要改变。从他30年代跟随父母辗转迁移,看见了旧中国农民的惨状,他就暗暗发誓要改变这一切。而且他做到了。

他的人生起步于北京。1930年他出生于北京协和 *** 。今天他的魂依然在中国这片他耕耘和洒下汗水的大地上。当他的杂交水稻覆盖广阔的土壤,结出金灿灿的果实,他会发出欣慰的笑容。他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