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孝文帝属于哪个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哪个民族)

zhiyongz2024-05-24生活经验

北魏孝文帝,均田提高就业制富国,民俗改变习惯创强国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 *** 。鲜卑民族崇尚汉人的风俗文化已经很久,随着国内汉人人口的逐渐增多,北魏学习汉人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孝文帝从国家各方面的情报中已经感觉到,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冲突实在太多了,他认为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让自己的国家更和谐安定,从而走向富强之路。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汉人们是从中原地区繁衍起来的,中原文化就是汉文化的源头。河南洛阳一代有最纯正的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思想再三,觉得必须迁都,他把这一想法向大臣们提出来。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去进攻南齐,在那儿建立落脚,大臣们其实安于现状,大都都不愿意去选,可是见孝文帝态度坚定,于是只好一致选择了不那么麻烦的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把自己已经有了的一套改革策略付诸实践。他在国内实行“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而农民则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赋税。这样,许多荒地都被开垦利用起来,人民的就业生计问题也得到了改善。他的这一政策实施后果然取得了好的效果,北魏因此而变得更加富裕,社会矛盾缓和了许多。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大的成就,后人看到其先进性纷纷效仿,因此一直被沿用到唐朝中期。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迁都是因为洛阳物茂地丰,比之前的都城平城更适合学习汉文化,孝文帝在洛阳安定下来后就立即派人开始进一步改革风俗。他规定三十岁以上的鲜卑大臣可以暂缓,但三十岁以上的青年人必须改说汉话,否则就革职。另外,孝文帝规定所有人都必须穿汉服,禁止再穿鲜卑服装。这一条规定有许多人都强烈反对,不过夏天一到,这些人都不再反对了,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发现洛阳的夏天比平城炎热,平城天冷,所以鲜卑衣服设计得都比较厚重,不适合洛阳的气温。人们在夏天换上汉人衣服以后不再排斥这种改变,开始欣赏起汉服以及汉文化的好,逐渐地融入到中原文化中。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孝文帝将改革逐步深入,他鼓励鲜卑男子与汉人女子通婚,他自己带头娶了汉人女子做自己的王妃,还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最后,孝文帝还想让鲜卑人一律改汉姓,北魏皇族姓拓跋,这是个鲜卑姓,后来就改为了元姓,他把自己的名字从拓跋宏改成元宏。孝文帝的风俗改革实行的很彻底,这让人充分感受到他对于汉文化的喜爱,而对于国内汉族人与鲜卑人相融共济也是大功一件的事情,随着汉人和鲜卑人生活差异的趋同,北魏的人际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圆满。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大家应该都会想到一点,就是孝文帝自己身为鲜卑人,为何不让汉人学鲜卑文化,而要带领鲜卑人学汉文化?这正是体现了孝文帝英明与大度的地方。第一,鲜卑人学汉文化,自己的文化并不会丧失,所以收益的是鲜卑人;第二,作为一个鲜卑族人的国家却愿意去接纳汉人,反过来学习汉人文化以包容外来的汉人,这样更能收服人心,让来往的汉人们佩服鲜卑人和孝文帝的气度;第三,孝文帝很喜欢汉文化,鲜卑族在长久的发展中也能够认识到汉文化的确有很多比她们先进的地方,既然那是他们向往的,学习过来又何乐而不为呢?

北魏孝文帝,为何最后迁都洛阳,还让弟弟娶了汉族女子?

从均田制解决经济与人口就业问题,到迁都和改革风俗习惯,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统一,孝文帝改革一路上也遇到过鲜卑族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可是他的族人们最终却是获益良多。后世的鲜卑族人们提起孝文帝改革就会记得,是他把鲜卑族人带入了一个更高度文明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走出去,向外学习,受益的是自己呀!